hot

贫血却找不到原因?类风湿的慢性病性贫血

来源:上海强直医院类风湿诊疗中心

   不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体检时会发现贫血,却找不到明确的出血、营养缺乏等原因,这很可能是类风湿引发的 慢性病性贫血。这种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,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,若长期忽视,会加重乏力、头晕等症状,影响生活质量和疾病恢复,需正确认识并干预。

  慢性病性贫血的本质,是类风湿关节炎持续的炎症状态干扰了人体的造血功能。类风湿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(如肿瘤坏死因子、白细胞介素 - 6 )不仅攻击关节滑膜,还会作用于骨髓和铁代谢系统:一方面,炎症因子会抑制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,使红细胞成熟速度减慢,寿命缩短(正常红细胞寿命约 120 天,慢性病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寿命可能缩短至 80-100 );另一方面,炎症会导致体内铁代谢紊乱 —— 肝脏合成的铁调素增加,这种物质会阻止肠道吸收铁,同时抑制铁从储存部位(如脾脏、肝脏)释放到血液中,导致血液中可用于造血的铁含量减少(铁利用障碍”),即使体内储存铁充足,也无法有效合成血红蛋白,进而引发贫血。

wechat_2025-07-19_095921_642.jpg

  与缺铁性贫血(因铁摄入不足或失血导致)相比,类风湿引发的慢性病性贫血有其独特特点。患者的贫血程度多为轻至中度(血红蛋白浓度通常在 80-100g/L),很少出现重度贫血;常见症状为持续性乏力、易疲劳(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)、头晕、活动耐力下降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面色苍白、手脚冰凉,但很少有缺铁性贫血常见的指甲凹陷(匙状甲)、舌炎等表现。此外,这种贫血的严重程度往往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度相关 —— 当关节炎症加重时,贫血症状也会随之明显;当炎症得到控制后,贫血会逐渐改善。

  诊断慢性病性贫血需要结合类风湿病史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。医生会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计数、血红蛋白浓度降低,红细胞体积多为正常或偏小;血清铁蛋白(反映体内铁储存)正常或升高(区别于缺铁性贫血的铁蛋白降低),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,同时炎症指标(如血沉、C 反应蛋白)升高,这些结果共同指向慢性病性贫血。此外,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贫血的原因,如消化道出血(类风湿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出血)、维生素 B12 或叶酸缺乏、肾脏疾病等,通过粪便潜血试验、维生素水平检测、肾功能检查等进一步鉴别。

  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核心是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,随着炎症缓解,贫血症状会自然改善。在类风湿治疗方案中,使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药物(如生物制剂、JAK 抑制剂),不仅能减轻关节症状,还能促进红细胞生成,改善贫血。对于贫血症状明显(如血红蛋白低于 80g/L)或炎症控制后贫血仍未缓解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,刺激骨髓造血;若存在铁利用障碍且铁储备充足,一般不建议额外补铁(过量补铁可能加重体内氧化应激,不利于炎症控制),只有在明确合并缺铁时,才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。

  日常调理对改善贫血症状也有帮助。类风湿患者需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,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(如瘦肉、鱼类、鸡蛋、豆制品)和维生素 C(如新鲜蔬菜、水果)的食物,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,维生素 C 能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。同时,避免过度劳累,根据自身耐力调整活动量,轻度贫血患者可进行散步、瑜伽等温和运动,增强体质和造血功能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头晕、心慌。此外,定期监测血常规(3-6 个月一次),观察血红蛋白变化,及时发现贫血加重的情况。

  总之,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,需警惕慢性病性贫血的可能,其根源在于持续的炎症状态。通过积极控制类风湿炎症、合理饮食和适当调理,多数患者的贫血症状能得到有效改善,避免因贫血加重病情或影响生活质量。

67%电话咨询与医生直接对话

96%的患者还关注以下内容

规范治疗  |   类风湿科学诊治防复发

上海强直医院类风湿诊疗中心任鸿军
TMT防复发检查中心
疑难类风湿局部
联合全身规范诊疗中心

专业设备捍卫类风湿患者康复权利技术差异就是疗效差异

banner
banner
banner
banner

坐诊医生  |   您的健康,我们的责任

致力于打造类风湿关节炎专业品牌医院
上海强直医院类风湿诊疗中心
  • 中共上海强直医院支部委员会
  •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理事单位
  • 上海市诚信创建单位
  • 分型诊疗早中晚期类风湿患者量身定制方案
  • 联合会诊疑难重症患者至少2名医生共同看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