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风湿患者能否练瑜伽,答案并非绝对 —— 缓解期(关节无明显红肿、疼痛轻微)适当练习温和瑜伽,能改善关节灵活性、缓解肌肉紧张;但急性期(红肿热痛明显)需暂停,且无论何时都要避开可能加重关节负担的动作。选对瑜伽类型、避开禁忌动作,才能让瑜伽成为关节养护的 “帮手”。
先明确:适合类风湿患者的瑜伽类型
类风湿患者应选择 “修复性瑜伽”“椅子瑜伽” 或 “温和流瑜伽”,这类瑜伽强调缓慢拉伸、借助辅具(瑜伽砖、抱枕、椅子)减少关节负重,避免高温瑜伽、力量瑜伽等高强度类型。练习核心是 “活动关节而非挑战极限”,每个动作以 “轻微牵拉感” 为度,不追求 “动作标准”,更注重身体反馈。
这 3 个动作坚决不能做:易伤关节的 “雷区”
禁忌动作 1 为深度前屈(站立或坐姿体前屈),双手触地的深度前屈会让脊柱过度弯曲,同时迫使手腕、膝关节承受上半身重量,类风湿患者的脊柱关节(尤其是颈椎、腰椎)易因炎症变得脆弱,过度弯曲可能加重椎间盘压力;手腕若有晨僵或畸形,触地动作会压迫腕关节面,引发疼痛或畸形加重,其替代动作是坐在椅子上,双腿向前伸直(脚踩地面),身体缓慢前倾至腰部有轻微拉伸感,双手轻放小腿(不触碰地面),保持 10 秒后缓慢回正,既活动腰部又不压迫关节。禁忌动作 2 是莲花坐(盘腿坐),该动作要求双腿交叉盘于对侧大腿,会过度弯曲膝关节、踝关节,同时拉伸髋关节韧带,类风湿患者的膝关节滑膜、踝关节软骨本就脆弱,强行盘腿可能导致关节囊过度牵拉,加重疼痛或诱发积液;若髋关节已有活动受限,还可能因用力盘腿造成肌肉拉伤,替代动作可以是坐在瑜伽砖或抱枕上(垫高臀部),双腿自然伸直或微微分开(脚尖朝前),双手放于膝盖,保持脊柱挺直,既放松又不压迫关节。禁忌动作 3 为板式支撑(前臂或高位板式),板式支撑需用手腕或前臂支撑身体,使肩、腕、肘关节承受全身重量,类风湿常累及手腕(如腕关节滑膜炎)、肩关节(如肩袖损伤),支撑时的持续压力会刺激炎症部位,导致关节肿胀加剧;若核心力量不足,还可能因身体下沉加重腰椎负担,替代动作可选择靠墙做 “倾斜板式”—— 双手轻放墙面(与肩同高),身体缓慢前倾(膝盖微屈),感受手臂和核心轻微发力,既锻炼肌肉又减少关节负重,每次保持 10-15 秒。
安全练瑜伽的 4 个 “保护原则”
首先,热身必须充分,练习前用 5 分钟做 “关节环绕”(手腕、脚踝、肩膀缓慢转动)、“温和拉伸”(如手臂上举后缓慢放下),让关节滑液充分分泌,避免 “冷启动” 损伤;其次,善用辅具减压力,膝盖不适时垫瑜伽砖,手腕疼痛用拳头或前臂替代手掌支撑,脊柱僵硬时靠在抱枕上做后仰,借助辅具降低动作难度;此外,“疼痛信号” 要重视,若动作中某关节出现刺痛(而非轻微酸胀),立即停止并退回起始姿势,当天不再重复该动作;若练后关节肿痛持续超过 2 小时,需减少次日运动量;最后,分阶段调整强度,缓解期初期每次练习不超过 15 分钟,每周 2-3 次;适应后可延长至 20 分钟,但始终以 “练后舒适” 为标准,不与他人攀比进度。
对类风湿患者而言,瑜伽的价值在于 “温和活动” 而非 “体能训练”。避开上述 3 个禁忌动作,选择适合的温和类型,配合辅具和循序渐进的节奏,才能在享受拉伸放松的同时,保护关节不受损伤。若不确定某动作是否适合,可先咨询康复科医生或专业瑜伽教练,让练习更安全、更有效。